2008-06-30

可怕的「環境荷爾蒙」

《康健》整理了環境荷爾蒙研究領域的學者專家自保守則:


●均衡飲食,不偏愛或排斥吃特定食物,不吃過飽容易加速累積。


●降低品牌忠誠度以分散風險,即使去菜市場也堅持不在同一攤買菜買肉;在超市購買減價推銷產品,省錢又安全。


●注意產地(可上環保署網站查詢),避免購買環保署已公告污染地區的產品。


●減少吃醃漬食品或含有防腐劑、甘味劑、增色劑的食品。


●購買符合時令的、能去皮的、農藥殘留量較少的蔬果或確定品質的有機蔬果。


●減少食用動物油脂(如肉類、海鮮)的頻率,特別是肉類內臟、魚肚、魚腸等。建議不吃食物鏈頂層的深海魚類,吃素者可避免從動物油脂累積。


●儘量少用所有塑膠類製品,少用塑膠盛裝或微波食物,尤其是PVC塑膠袋或保鮮膜,儘量以PE製品取代(PE是硬塑膠,較不易溶出有毒單體,辨識方法在保特瓶瓶底中心有一硬點)。


●不用殺蟲劑、強力去污清潔劑和化學用品,建議使用傳統肥皂或提煉自天然油脂的清潔劑。


●時常運動,在安全考量下常做強度高的劇烈運動,可促進排除體中毒素。


●消費者有「知的權利」和「免於污染的權利」,要求廠商誠實標示產品內容物,並要求廠商在製造過程中減少污染。例如加州超市立牌警 告消費者魚類可能含有甲基汞,鮮魚櫃前牌子寫著:「警告!孕婦、哺育中婦女、可能懷孕婦女與幼小兒童不宜食用下列魚類:箭魚、鯊魚、大王靖魚、魨魚,對於 其他魚類的攝取也應有所限制。」


「簡樸生活」的概念曾經流行過一陣子,但成大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主任李俊璋認為,要民眾放棄舒適生活屈就環保是不可能的, 「只要記得:每個人在滿足基本need(需要)之外的demand(需求、慾望)過程中,其實都對環境造成壓力製造污染,大部份消費者有這種觀念,便會逐 漸改變一些生活習慣。」

其他詳細內容可已到這裡看--可怕的「環境荷爾蒙」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