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的經濟消息都和債市的一些術語有關,什麼 CMO、CDO或是RMBS,還有什麼 AAA級債券,又是什麼風險價差以及現金流量等等……
如果你不是一名債券交易員,你有必要擔心這些嗎?究竟,美股走勢如日中天;儘管房市有些狀況,經濟還是在成長當中。失業率很低。通貨膨脹雖然上升,不過幅度並不大。
上述所說的種種都沒有錯。如果有某件事情會破壞這個美好的圖像,那麼借鏡歷史便可以得知,那肯定是信用市場。
《華爾街日報》引述荷蘭金融服務公司 ING駐倫敦的經濟學家 MARK CLIFFE提出警告,美國次級房貸市場重重一跌,顯示對於未來經濟威脅最大的,並不是疲軟的企業獲利或是通膨,這次的問題又是金融市場過熱所導致。
企業借款的狀況依舊良好,併購的榮景還沒有結束,即便速度不若以往,次級房市以外的消費者仍舊繼續在借款。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昨(18)日在國會山莊提到的其中一點,是商用不動產以及次等公司債已經出現吃緊的徵兆。不過如果你沒有意思購買辦公塔或是嘗試要去賣垃圾債券,或是收購一家公司,你有什麼好擔心的?
理由一:如同柏南克在普林斯頓授課時所言:在信用市場和銀行發生的事件,不會一直停留在信用市場和銀行。根據教科書上的解釋,一個最簡單的理由,是利率才是重點所在。利率一旦走高,消費者和企業便會減少借款並減少支出。
不過近25年來,柏南克在從事學術工作時不斷在強調,一國經濟的健康程度,也必須視放款業務的健康度而定。如果有某件事造成放款人不願放款,譬如像是市場波動引發的神經緊張、投資人了解到他們所承受的風險已經超過他們所願意承擔的程度,或是監管人員施壓等等,則這種風暴可能向整個經濟擴散。
如果有某件事可能破壞借款人抵押品的價值,那也會妨礙放款,並且傷害經濟。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在徹底研究「金融條件的變化,可能擴大聯準會升息的衝擊」後,我們可以推斷,信用市場的騷動,可能引領柏南克在藉由升息阻止通膨一事上,變得更加審慎。
理由二:信用市場是過度自信和不透明的恐怖結合。
這正是貝爾斯登所得到的教訓。貝爾斯登旗下兩檔避險基金因為投資次級房貸虧損而倒閉。這些主導投資的人,原本都應該是很聰明的人。
由於全球24小時無休的電子交易市場越來越普遍,要分辨某檔股票的價值多寡很容易。不過要知道某檔債券值多少錢則比較困難,如果要知道某檔抵押貸款證券的報價多少,更是難上加難,更不用說你要知道的是衍生性商品的價格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有這麼多動搖金融體系並且威脅經濟成長的金融災禍,其根源都在信用市場,而不在股票。想想1990年代發生在亞洲的金融危機,便可了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