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12

集體辦公的藝術工作者創造更高產值

Co-lab
在東京六本木有個「share space」
的藝術工作聚落,一大群藝術家聯
合起來跟森集團的辦公大樓租了個
100坪的空間,每個藝術工作室平
均只有2坪大,他們一起創作、一
起分擔房租,創造出過去分散時遠
比不上的經濟產值。撰文=楊致偉


大多數人總認為藝術工作者和一般企業的工作者不同
,過著晨昏顛倒、冥想比創作多的生活,不過在東京
卻有個讓人完全刮目相看的例子。
一群年輕藝術家,在鼓吹藝術生活的森建築集團幫助
下,在東京六本木成立了一個名為「Co-lab」的創意
工作者聚落,提出了「有紀律的集體創作」概念,以
彈性而靈活的合作方式,尋找新世代創意工作的可能
性。
在超過一百坪的挑高空間中,包括作家、裝置藝術家
、插畫家、服裝設計師、攝影師、建築師、家飾設計
者、美學評論家、動畫工作者等創意工作者齊聚一堂
,依照不同專長,兩到三個人為一個單位,成立各自
獨立的公司或事務所。互相支援並一起爭取工作
Co-lab位於六本木區森集團所興建的辦公大廈,由該
集團文化部門以優惠的折扣出租給這一個藝術社群。
他們以每月兩萬日圓左右的租金,承租這百坪空間中
的兩坪大小,與其他創作者比鄰而居。
「創作者最常遭遇的難題,是容易陷入思考的瓶頸,
跟獨自創作帶來的倦怠,」Co-lab的發起人,同時也
是「松井亮建築事務所」的負責人,二十八歲的松井
亮如是說。
但是透過Co-lab這樣的空間規劃,創作者可以隨時與
不同領域的藝術家交換意見,激盪出思想的火花。
此外,這些創作者會互相合作,爭取需要跨領域專長
的設計案,「在我一個建築設計案中,另一位Pattern
designer,就提供了照明設計方面的協助,使我的設
計概念更完整地被實現,」松井亮表示。
成員們更一起舉辦聯展、尋求贊助,不像多數的創意
者,不是以徹底的個體戶型態存活,就是犧牲創作自
由,進入安穩但創作容易定型的大型企業工作。
「這樣的型式,可以讓我以顧問身分彈性接案,也可
以透過人際網絡,在需要時尋求其他人支援,」一位
自由撰稿人表示。這種極端彈性的工作模式,讓人想
起英國管理學家查爾斯.韓第(Charles Handy)(在大
象與跳蚤)一書中所說的「跳蚤型」獨立工作者型態。
這樣的工作方式,似乎對台灣近幾年大力提倡的創
產業,不論是政策規劃者或者身在其中的工作者
,示範了一種新的思考方向。
挑戰世界級建築案的年輕建築師——松井亮
1 松井亮常在他的建築案中,加入其他成員藝術家的
美學元素。這個建築設計案中的燈光,就來自Co-lab
另一位成員長岡勉的貢獻。
2 除了一般居住用建築及室內設計案之外,松井亮積
極參與國際上任何他覺得有興趣的建築競圖案。這個
以水流為概念、以金屬為素材的模型,是他參加埃及
一項位於金字塔旁的文物紀念館競圖案,以尼羅河為
概念發想起點所設計出的設計原型。
松井亮(Ryo Matsui)
具有建築學士和藝術碩士的他,早在學生時代就獲獎
無數,獎學金、學生建築獎、一流建築師事務所的工
作,都在畢業前到手,但卻選擇一畢業就創業。甚至
以初生之犢,參加紐約世貿大樓重建及911紀念館的
競圖,「我只是想試試看,自己的能力到哪裡,夠不
夠格站上世界舞台。」
玩弄光線的魔術師──長岡勉
1 這個看來平凡無奇的白色遮陽棚,在陽光撒下時,
會因為結構內部色彩的設計,創造出彩虹般的繽紛光
線來。
2 仔細看,這些大小不一依序排列的白色木椅,除了
造型拙樸討人喜愛外,他們下方的影子甚至還是粉紅
色的。
3 燈光、植物、天花板上的圖案和影子,交織出一片
真真假假的影像。
長岡勉(Ben Nagaoka)
出身自有日本「media lab」 之稱、師法麻省理工媒
體實驗室的慶應大學湘南分校(SFC, Keio University
),Ben從學生時代起,就嘗試在建築、設計、科技
的交界處尋找創作的題材,也是第一個提出Co-lab概
念的人。他近年來的創作集中,重點在玩弄光線的燈
光設計上。
創造科幻小說般場景的東大建築師──日高仁
1 使用了三部投影機、半透明布幕,以不鏽鋼為主結
構,稱為Tower of Gravity(重力之塔)的裝置藝術
,試圖表現人類不斷毀滅與創造新事物的矛盾性。原
本要在巴黎的數位藝術節中展出,但因為911事件,
該活動並未舉辦,所以這項作品最後只在日本展出。
2 在一場受茶藝協會委託的展館設計案中,日高仁以
布幕、光線做為空間區隔及動線安排的媒介。
3 這個作品是Responsive Environment研究在2004舉
辦的Soft Architecture展中的其中一樣裝置藝術。
日高仁(Jin Hidaka)
廣島市出身的建築師、媒體藝術家,不斷嘗試利用科
技、燈光、多媒體技術、以及各種不同的素材,將建
築以及人類生活場域的可能性,推至想像力的極限。
早在東大建築系讀書時,他就開始Responsive
Environment的研究,向建築界及裝置藝術家呈現他
對未來建築的狂野想像,以及具東方色彩的電子藝術
二人組的家飾、家具設計師──佐藤隆一&松本直子
1 看似普通而不起眼的桌椅及咖啡杯,卻是設計師希
望用來表達環境變化與人世流轉的媒介:桌椅的表面
色澤會隨著溫度改變不斷地變化,咖啡杯的痕跡與前
一個坐在桌前人的手肘印,都會被留在桌面上一段時
間,讓下一個人感受到前一個人的生命與存在。
2 這隻被命名為「Love Never Burned Out !」的蠟燭
,所有的部分都是由蠟所製成,所以一旦點燃之後,
將會全部燃燒殆盡。「請與你在乎的人一起點燃它,
雖然最後蠟燭會燒盡,但它留下的溫暖以及你們共度
的時光與所分享的愛,將在彼此的心中持續發光發熱
。」
3 這張椅子根據創作者的說法,「意在表達獨自玩耍
的小女孩眼中的世界,如果我們都能以這樣純粹的眼
光能看待世界,有多美好!」
佐藤隆一(Ryuichi Sato)
&松本直子(Naoko Matsumoto)
1999年在東京成立Flask工作室的佐藤與松本兩人,
創作的核心在於將人類日常中的細微情感,以隱喻的
方式,透過產品設計表現出來。他們是用產品說故事
的人,每一個設計都隱含著他們想要與使用者、觀賞
者溝通的概念。
探索新界線的建築師、設計家──田中陽明
1 1999年在神奈川一項海濱造景的設計案中,他以50
年代蘇聯衛星「Sputnik」為起點,將海邊避暑小屋
設計成兼具懷舊與未來的太空艙狀。
2 東京的屋頂開花了!或許鐵皮屋頂密佈的台北市,
也利用這個idea改善市容。
田中陽明(Haruaki Tanaka)
大學畢業後進入建築事務所擔任建築師的田中,於97
年重回校園,進入慶應大學SFC環境情報學科。順應
當時電腦網路、繪圖技術的急速進步,開始探究傳統
建築之外的可能。他的作品中常展現出一種時空錯置
感,將不相干的物件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展現出一種
混搭的設計與矛盾的美感。
在圖樣中尋求哲學意義的設計師──福津宣人
1 隨著凝視的時間長短或角度不同,每個人會在這幅
畫中看見不同的東西,有人看見小鹿,有人看見一頭
羊,你呢?
2 這幅以手繪結合電腦繪圖的女孩肖像,是作者最引
以為傲的作品之一。水是生命重要的元素,作者企圖
以水珠和水紋去類比人類的細胞及DNA,象徵結構相
似卻因DNA不同而功能各異的細胞,組合成美麗的生
命,一如少女神秘的笑容。
福津宣人(Nobuto Fukutsu)
1969年生,宮城縣出身的福津,有一套有趣的創作哲
學,他以「水珠圖樣」為創作的基本素材,再同中求
異地改變水珠的形狀、大小、顏色、方向,組合排列
出各種圖樣,甚至是人物肖像。他的作品曾在日本、
中國、斯里蘭卡舉辦個展及參加聯覽。
虛擬世界的書寫者──SHINJO, ken-ichi
1 做為Co-lab的成員之一,Kenichi每月為文為Co-lab
宣傳,他與Co-lab成員的訪談紀錄散見於日本一些設
計雜誌及Co-lab出版品中。
2 Final Fantasy X(電玩遊戲太空戰士十代)故事介
3 INAHO laboratry-3rd eye的封面SHINJO,
ken-ichi
做為一個創作小說、遊戲腳本、遊戲故事、寫實故事
等文體的多產作家,ken-ichi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
他曾參與RPG遊戲超級大作──Final Fantasy X(太
空戰士)的故事發展與腳本撰寫,並出版了一系列關
於FFX的著作。
身為Co-lab中的專業寫手,他也撰文替這個新藝術工
作型態及成果作品進行宣傳。目前他主要的精力花在
一部描寫日本網路上癮族、寓宅族的小說上。
2D視覺創造3D效果的圖樣設計師──野老朝雄
1 以2D畫面呈現出類似波浪的視覺效果。
2 看似混亂無規則的圖案,如果將它複製數份之後,
會發現不管從任何角度拼貼,這些pattern都可以完
美地組合在一起,彷彿未曾受過切割。
野老朝雄(Asao Tokolo)
東京造形大學學士、英國建築協會學院(AA School,
UK)碩士,專長在建築、設計、美術,2001年開始
從事「Tokolo Pattern」的圖樣設計,並兼任武藏野
大學的講師。
跨界的平面設計師──Sachiko Hamanaka
1 雖然是位長相秀氣的都市女性,這位設計師的特殊
專長在於具嘻哈風格的塗鴉字體設計和結合日本風的
街頭情調。
2 長期在唱片界耕耘的人脈,使得她擁有源不斷且風
格各異的客源。
Sachiko Hamanaka
24歲進入唱片業的Sachiko Hamanaka,從唱片封面
做起,日本著名樂團Dragon Ash的CD封面,就數度
出自她手中。2004年自立門戶後,開始承接各類平
面設計的案子。
初出茅廬的設計新秀──春日亞紀
1 猛然一看,這張圖似乎只是不規則色塊的隨機分佈,
但仔細觀察,可以發現灰色的線條巧妙地勾勒出各式
各樣的小動物,畫風極具少女風格。
2 除了平面設計之外,AKI也從事一些實驗性質的傢
具設計。
春日亞紀(AKI)
2004年才剛從文星藝術大學拿到視覺設計學位的AKI
,在短短一年多,已在東京設計界小有知名度。2005
年原宿設計藝術節、表參道上Levis旗艦店所舉辦的設
計新銳展中,都可以看見她的作品。



文章出處 數位時代 Business Next 報導時間:2006-03-01

沒有留言: